全球新消息丨三峰并峙天门山
【资料图】
天门山切壁直立,横亘于甘谷县城南,自古有冀城屏障之誉,说县城屏风更为恰切。堪舆以天门山为甘谷主山,主一邑文运昌盛,虽玄乎了点,但造化弄物,自有其道理所在,要不,何以以一山而承全县文脉,天嘉格局,果然妙不可言。甘谷有八景,首一景为“天门春晓”,可见天门山于甘谷地位之崇高。清巩建丰《伏羌县志》云:“天门春晓,邑南主山,三峰挺秀,若笔架然。春日芳草萋芊,山花绚烂,游人陟中峰,登眺览胜。”
天门山俗称笔架山,三峰并峙,一字排开,俨然笔架。中国多山,名山大川更是数不胜数,但紧贴县城,若城墙,“若笔架然”者,却寥寥无几。老天爷要偏袒一个地方,可谓用心良苦。天门山名天门,说高峻也高峻,但一定要在高峻二字上作文章,又未必见得。国内高度如此山者太多了,论高峻,天门山恐怕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。天门山鹤立鸡群,一枝独秀,就在于她的“文”,在于她的“笔架”。有人说甘谷文风昌盛,从古代的科举到今天的高考,学子踊跃,名士迭出,仿佛下饺子一样,话是夸张了一点,却也难掩实情。甘谷是教育大县,也是教育强县,大不大,强不强,当代教育还得用时间来检验,但明清科举的辉煌,翰林、进士、举人蟾宫折桂摩肩接踵,昔时风雅早已载诸志乘,传于后世,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,已不需要时间来检验了。
说到文,自然想到儒;说到儒,自然想到孔子,想到洙泗,想到杏坛和杏林。“孔子游乎缁纬之林,休坐乎杏坛之上,弟子读书,孔子弦歌鼓琴。”(《南华经·杂篇·渔父》),孔子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有七,天水有秦祖、壤驷赤,甘谷有石作蜀。夫子授徒,常设坛杏树之下,坐而论道,逮至今日,称教育为“杏坛”者,概源于此。便有人问:“天门山既然名笔架,以文取胜,可有杏树乎?”有,不仅有,而且十分茂盛。如果说文化是天门山的精神的话,杏树和漫山开放的杏花便是天门山的衣饰。天门春晓,晓于何,晓于天门,晓于杏花。甘谷人计春,不以渭河两岸依依杨柳计,而以天门山杏花怒放计。天门山杏花开了,甘谷人心目中真正的春天就到了。这种山和树、文和杏的同气相求,同声相应,使天门山有了一种莫名的神秘和神奇。树非人力而成,山非人力而起,笔架亦非人力杰构,大自然之妙,又岂人力能及。
天门山的杏树不是一株一株,而是一片一片,只有在天门山,你才能知道什么叫花裹山。杏花开时,天门山被如云如霞,如雾如烟的杏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,从远眺望,天门山俨然一朵盛开的莲花,山巅天齐宫,俨然莲蓬,那种神圣和高洁,真有种出尘入静之感。幽幽微微、散散淡淡、依依袅袅的馨香,不仅包围了人的口鼻,更包围了人的心灵和精神。没有冲天的香阵,却也足以濯洗人们的心灵。耳边,蜜蜂的嗡嘤之声直击耳鼓,如琴如瑟,似鸣似吟,有独唱,有合唱,最多的还是交响,那么悦耳,天籁很难听到,我想,所谓天籁不过如此罢了。置身音乐的韵流里,坐在花海的馥郁中,人不恍惚不由人,意不沉醉不由己。在拙作《杏园记》中,我以这样的语言结尾:“是夜,见一蜂飞鸣于花海中,蜂是我乎?我是蜂乎?吾不能辨,问庄子,子曰:‘尚记得蝴蝶之事乎?’吾大顿,笑而不敢答,醒,乃南柯一梦也。”镌刻作壁后,人皆赞收笔精妙,却不知对我来说这其实是真实感受。所谓花不醉人人自醉,醉到深时,物我两忘,天人合一。如此“沉醉不知归路”者,我不是第一个,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。
笔架、杏林、杏花,此中的联系是什么,一时难以言明,茫然四顾,里许之内,来星塔、魁星阁、以及涟漪轻涌的柳湖,鸿儒钟聚的学巷,腾蛟起凤的一中,真有种“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”之感。此时的天门山,既是真实的存在,又是精神的向心。文化是什么?文化就是天门,是从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最高境界。没有文化,没有文化自信,一切都是无本之木,无源之水。话似乎说远了,但不可否认,天门山以文化自信给予甘谷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,更是灵魂的感召和精神的启迪。
天门山是什么,是一年四季绝佳的去处,是从山下能仰望,从山巅能远眺的理想的归途。在以山作架,以笔赋形,以杏花铺砌的胜境中,天门山将文化的无所不在,无所不及和奇幻莫测表现得淋漓尽致。登临天门山,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什么,追寻什么,而是为了在现实和理想的交汇点上发现足以让灵魂慰藉,让精神超越的东西。这是山给予人的期望,是人之于山的感恩,是山和树、杏和文无言的感悟与相恤,让文化的根脉穿越千古,成为一场场漫天的杏花雨,淅淅沥沥,飘飘洒洒。
□牛 勃
(兰州日报)
关键词:
广告
X 关闭
X 关闭
-
全球新消息丨三峰并峙天门山
天门山俗称笔架山,三峰并峙,一字排开,俨然笔架。中国多山,名山大川
-
环球播报:10岁男孩胸口大面积烫伤,系学校老师让其帮打开水所致,校方和老师拒绝协商
“(想和解)谈崩了,老师的意思就是‘你想起诉就起诉吧’。”近日,安
-
世界微动态丨黑龙江宁安出现龙卷风过境_持续近20分钟
1、 6月5日9时许,黑龙江省宁安市贝家村附近出现龙卷风,龙卷风从附
-
带有 quot 月 quot 字的诗句_焦点简讯
1、诗中月1.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2、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3、